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来源:锚思科技网 作者:小二郎 2025-07-08 09:56 点击量:8734

锚思科技闲谈】说到系统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?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还是HarmonyOS。

目前,手机以安卓、iOS、HarmonyOS为主;平板电脑以安卓、iPadOS、HarmonyOS为主;PC则以Windows、macOS为主。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不难看出,不同产品有着自己独属的系统。安卓可以用在手机、平板电脑,却没有用在PC上;苹果的手机、平板以及PC看似每个系统都不同,但内在却存在诸多联系;Windows独属于PC,但它何尝没有尝试登录手机、平板电脑呢!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从架构层面来看,安卓、苹果系统(iOS、iPadOS、macOS等的简称)、HarmonyOS是基于ARM架构的,一种精简指令集,硬件结构简单,功耗低。Windows则深度绑定X86架构,一种复杂指令集,性能高,功耗也高。

二者各有优势,并不能说谁一定比谁好,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芯片、系统。追求高性能(桌面办公、游戏、服务器等)的话优先选择X86架构设备;如果是注重低功耗、便携性(手机、平板、物联网设备等)的话优先选择ARM架构设备,不过近几年ARM在高性能领域的渗透速度明显提升,已经抢占了一些相对低性能X86设备的市场,比如苹果的Mac电脑、微软的Surface Pro、华为的鸿蒙电脑等。

不同的架构也意味着二者的系统和软件是不兼容的,但二者也不是完全没有交集的。X86应用迁移到ARM上需要重新编译,ARM应用跑X86设备上需要模拟器,缺点就是都需要牺牲一部分性能。

硬件设备方面,微软之前推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Surface就是在ARM上跑Windows的尝试,之后放弃了,后来又联合高通继续搞,现在的Surface Pro系列就是用的骁龙处理器跑Windows11系统。其他笔记本厂商也有相关产品,但都不是主推产品,市面上很少见。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微软之所以要搞ARM平台,是因为ARM架构本身的低功耗特性,能够为设备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,同时ARM平台有成熟的调制解调器技术,可以让PC时刻在线。当然,主要还是微软也想在ARM架构产品中抢占一席之地,ARM架构低功耗的特性在移动设备上的优势太大了,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,微软眼馋安卓在ARM架构设备市场中的份额。

放弃也是一种成功

也有专攻一个架构厂商,就比如苹果和华为。

它们都是主攻ARM架构,其手机、平板电脑、PC以及智能穿戴等都采用ARM架构芯片。其中苹果自2020年推出基于ARM授权的架构级定制芯片取代之前Mac产品搭载的Intel X86芯片开始,Mac电脑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X86向ARM的转型。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这一转型看似起因是Intel芯片拖后腿,深层来看是其对“硬件+软件”深度整合的追求,旨在实现更高的性能功耗比,更强的定制化能力及生态闭环。

华为启用鸿蒙系统却是被逼无奈的选择,2019年起谷歌停止向其提供安卓系统的更新服务,且禁止华为手机使用GMS。直接让华为手机海外销量从大约40%(2019)骤降至5%(2020)以下。

此前华为已经通过麒麟芯片实现了硬件自主,但系统依旧依赖安卓。既然安卓也用不了了,干脆就自己干,2019年8月9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,华为正式把 “备胎” 计划的鸿蒙1.0搬到前台。

虽然都是从X86转向ARM,苹果的难度要比华为小上很多,因为iPhone、iPad产品线已经经营多年,软件生态非常成熟。虽然无法实现iOS和iPadOS应用程序的100%迁移至Apple Silicon Mac电脑,但同样的核心架构也让开发者省去了很多精力去重写代码。

华为则不同,鸿蒙系统不仅是对PC产品是一个新的系统,对于其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智能设备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系统,软件生态几乎为0。所以,刚开始的时候是兼容安卓应用的。不过在2024年10月22日正式推出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后就不再依赖安卓代码,实现了系统底座的全部自研,也是从这一刻起鸿蒙系统才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系统。华为也成为苹果之后第二家实现“芯片+系统”全栈自研的厂商。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如今8个多月悄然而逝,鸿蒙系统已经覆盖到了手机、平板电脑、PC、智慧屏、智能穿戴等多种设备,整体的进度是比苹果要快的。快是优点,透露出了鸿蒙系统的不足,没有多少软件,自家硬件直接预装鸿蒙系统,速度自然快。

为了补齐软件生态的短板,华为与各个领域的头部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原生鸿蒙软件,加速鸿蒙生态的建设。举个例子,5月8日,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上架约300款应用,到19日的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上已经攀升到了1000余款,已覆盖通用办公、设计创作、实用工具、金融理财、影音娱乐、教育学习、游戏等用户核心场景。

闲谈: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HarmonyOS

鸿蒙软件生态的建设速度能够如此之快离不开海量开发者的功劳。据悉,在HDC 2025期间,全球鸿蒙开发者已突破800万,应用月发版数创下过115780次的纪录,92%应用在提交 24小时内完成审核。

短时间爆发式增长的一个原因是软件生态基础太过薄弱,主流软件的开发就能够带来这般效果,而鸿蒙操作系统生态需要的是持续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。正如余承东在 HDC 2025 主题演讲中提到:“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,不是烟花式的瞬间爆发,而是漫山遍野持续生长的生命力”。

这种持续生长的生命力,根本上离不开人才培养体系。另一方面,高校要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人才,也不离开鸿蒙。鸿蒙用日拱一卒的坚持,让体验和生态的「微笑曲线」越过谷底,昂扬向上。

不得不说,苹果和华为是真的有魄力,要知道Wintel联盟已经统治PC市场多年,Windows与X86架构的组合早已根深蒂固,就连微软自己都没有能力开辟出新的赛道,反而让两家终端设备厂商给搞起来了,而且搞的风声水起。

总结

一个新事物的诞生,是对自然环境的顺从,也是对自然环境抗争后的最优解。无论是Windows、安卓、苹果OS还是鸿蒙系统,都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,也是厂商对于市场不公的一种抗争。

在这些系统中,Windows在办公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,但在跨端、跨平台方面先天不足。安卓的短板在于生产力不足,虽然平板电脑产品支持PC级的办公软件,但从生产力软件、扩展性和整体性能来说依旧差点意思。苹果和华为是唯二将ARM架构贯穿所有产品线的企业,苹果在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穿戴生态已经非常成熟,PC的软件生态和硬件性能是ARM电脑中做的最好的,不足的地方是接口不够开放,只能与少量安卓机型互联。

虽然,鸿蒙系统相比于其他系统来说是后来者,稍显稚嫩,但其跨端融合的能力是最强的,也是其相比于其他系统的优势所在。华为也在尽最大的努力来填补软件生态的短板,当然,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去丰富,去沉淀。

热门文章